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明晰学史增信的践行要求

唐海燕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广西红色资源丰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做到学史增信。”这为我们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向纵深拓展、坚定全体党员信仰信念信心、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学史增信,就要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增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努力将学史增信成效转化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生动实践。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永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和信念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有史以来最完备、最严谨的科学真理体系,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动力。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为危难迷茫中的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火炬,从此,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成熟、壮大就有了最坚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就有了最璀璨亮丽的“航向灯”。之所以选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是因为它具有人民的、实践的、发展的、开放的理论特质,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全面契合、高度统一。回望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百年漫漫征途,重整列强环伺、积贫积弱的破碎山河,创建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改变满目疮痍、一穷二白面貌,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直面时代挑战,创造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奇迹。在跌宕起伏中彰显力量、在天翻地覆中展现精神、在时代风云中书写传奇,无论是在困境中屹立,还是在劈荆斩棘中崛起,中国共产党都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信仰当作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今天,我们更要坚如磐石、矢志不渝地坚守这一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一是将学深悟透、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与学习恢宏壮阔的百年党史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滋养了共产党人的精神信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只有以学史为契机,学到位、学深入、学透彻,不断丰富和涵养马克思主义知识,才能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取得胜利的必然性、必要性,学会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观察、思考、解决中国问题。二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光辉与信仰力量,还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面对不断发生变化的客观情况,善于总结新经验、归纳新成果,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指导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做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践行者。

铸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永不改变。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引领,是一个国家、民族走向兴盛的精神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是一条最适合中国发展的光明大道。回顾近代100多年以来中国从衰弱破败走向强大繁荣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历史,无可置疑地充分印证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如此巨大成就、获得如此蓬勃发展,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正确的、科学的、伟大的理想信念,是中华各民族的思想共识;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一要深入总结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理论成果、积累的宝贵经验、铸就的伟大精神,凝练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精神内核,将其转化为新时代阔步前进的“推动器”。把握好当前重要战略机遇,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更高的阶段。二要坚决同各种不良思潮做斗争。首先是防止理想信念的缺失。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是从理想信念的摇摆、丧失开始,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怀疑是最危险的“滑坡”。要杜绝当前有些党员干部在金钱名利至上、享乐主义思想的侵蚀渗透下,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的质疑。其次是和教条主义做积极斗争,及时给头脑做“大扫除”,清除思想杂质、修补思想漏洞,避免思想僵化固化。从学史中汲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精神之“钙”,坚定意志、坚持信念。

厚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信心永不松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发出的政治动员令,是集结号也是冲锋号,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奋斗,凝聚了几代中华儿女的美好夙愿。中国历史上,从西汉的“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到清代“康乾盛世”,就是一个个中华民族国泰民安的辉煌盛世。回顾百年党史,中华民族一直秉持着实现伟大复兴的雄心壮志,新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波澜壮阔复兴史。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厚植信心,我们要做到:一是立下追梦勇气和决心。当前中国正处于由富向强跃迁的关键阶段,前方道路可能会愈进则愈难愈险,甚至会有惊涛万丈、骇浪翻滚,这就更需要我们增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无穷信心,在学史中汲取养分,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心向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就一定能破浪前行、闯关夺隘,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进入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要立下乘势而上的决心,以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勇气蹚过深水区追梦。二是只争朝夕、脚踏实地实干。“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践行、去实现。首先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将日常之事、本职工作一件件做实、做细、做好;其次要做到胸中有“大我”、奋斗求“无我”。拓展广阔开放的历史视野、培育马克思主义历史全局观,主动把工作放到国家大局中去谋划、思考、实施。

(作者为广西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